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李茵、刘康琪)盛夏时节,广水市的乡野间跃动着两抹青春色彩。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两支暑期社会实践团炒股资金配资,以艺术为媒、创意为桥,在广水市骆店镇、关庙镇、平靖关及三潭风景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三下乡”实践,共绘制18幅精品墙绘。
在骆店镇的稻田旁、关庙镇的古桥边、平靖关的雄关下,原本斑驳的墙面正经历一场“美颜革命”。“艺”抹星火实践团的学子们头顶烈日,手持画笔,将田野间的稻浪、溪流上的石桥、山峦间的云雾化作巨幅画卷。这些以“农耕文明”“红色记忆”为主题的墙绘,既保留了乡土记忆,又融入了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与乡村振兴的愿景蓝图。
“以前墙面灰扑扑的,现在成了‘露天画廊’,连隔壁村的人都来拍照!”骆店镇村民王大爷指着色彩明快的墙面笑道。
“我们通过前期调研,选取了各镇最具代表性的元素,希望用艺术让乡村的‘颜值’与‘内涵’同步提升。”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。
与此同时,“艺”韵星澜实践团深入三潭风景区,开启了一场自然与人文的灵感对话。团队成员踏访飞瀑奇潭、探访古迹民居,在地方博物馆中追寻历史脉络,与文旅部门共谋发展良策。基于调研,团队以“三潭飞瀑”为核心IP,设计出系列文创产品:手绘地图以水彩笔触勾勒景区全貌,叶脉书签将自然纹理与诗词典故结合,瀑布纹样冰箱贴则以抽象几何展现山水灵动。
“这些文创产品既实用又有文化味,游客买回去既是纪念品,也是广水的‘文化名片’。”三潭风景区相关负责人对实践团的创意给予高度评价。
“文创设计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,而是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,让文化真正‘活’在当下。”团队指导丁老师表示。
两支实践团以“物”传情、以“景”动人的实践,生动诠释了艺术赋能乡村的多元可能。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搭建更多青年实践平台,让高校智慧与乡土资源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。
从墙面到指尖,从风景到文创,汉口学院的学子们用专业所学为广水乡村勾勒出一幅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振兴图景。这场艺术与乡土的双向奔赴,不仅让村容村貌焕新颜、文旅资源焕新生,更让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读懂了乡村振兴的厚重内涵。
利鸿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